健康科普丨儿童保健科——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重要性
2021-08-02
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也不断增高,对于早产儿而言,孩子的出院并非代表痊愈,因为早产儿出院仅仅是生命得以延续,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风险。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和儿童早期的身长、体重均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在儿童中期和青春期虽出现追赶性生长,但身长、体重仍较低。那么,早产儿的发育风险有哪些呢?

1、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约为3%,其中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脑瘫发生率是10~15%;
2、早产儿智力低下发生率:7.8%(11.7万/年);
3、癫痫发生率:国外的数据显示,体重<1500g的早产儿惊厥发生率是25%;
4、其他:(极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000克)的早产儿9%有视觉障碍,11%有听觉障碍,55%有学习困难,20%需要特殊教育。
    
面对早产儿的各种发育风险,束手无策的早产儿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呢?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呢?经过我们大量的临床实践得出,早期干预能够降低早产儿的各种发育风险。    


什么是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指对于发育偏离正常或者是可能偏离正常的婴幼儿采取的预防性治疗手段,使其运动或者智能等得到提高,并获得生活能力和技能。早期干预包含了早期和干预两个层面,早期是指生命的早期或者是症状出现的早期,尤其是生后的第一年尤为重要。早产儿、高危儿从出生以后就开始进行干预,早产儿的早期干预是以促进早产儿各个能区的发展并规避其发育风险为首要目的一种疗育手段。是从专业角度,根据对孩子的发育情况进行的全面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方案并实施,使早产儿实现追赶性成长。而且,早期干预也不等同于现在市面上各大早教、育婴机构里面单纯的亲子教育,更多是从教育的角度让孩子“生活的更好”,而面对高发育风险的早产儿,是生存和发展并存的,因此在实现生长发育追赶的同时关注孩子其他方面,比如心理等。所以,早期干预是医教结合的方法,对促进早产儿各能区的发展更加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干预则包括了促进婴幼儿智能和运动的发育,减少异常发生的风险以及已经出现脑瘫和发育落后的情况进行康复。早期干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前一部分属于预防,后一部分则是康复训练。

早期干预有哪些内容?


       1、运动训练:是根据疾病的特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来改善局部或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训练主要针对0-3岁有运动落后及肌张力异常的早产宝宝。


       2、精细运动训练:针对上肢肌张力异常引起的上肢功能障碍及单纯手功能落后进行的操作性训练。此训练主要针对0-3岁有精细运动落后的早产宝宝。

       3、智力训练:针对小儿智能发育延迟所作的综合性训练,包含注意力、认知、语言、手操作能力训练。此训练主要针对6个月-3岁的早产宝宝。

       4、感统训练:通过对儿童视、听、嗅、味、触及本体感觉的刺激,促进身体和谐有效运作,提高儿童交往及学习能力。此训练针对0-12岁的早产宝宝。

       5、集体功能课:通过肢体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亲子关系等,促进早产宝宝各个能区。此课程主要针对6个月-6岁的早产宝宝

说在结尾:


   

       早期干预是一种无创的,但临床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预防和降低早产儿发育风险的方法。不吃药不打针,全靠外界丰富的环境刺激及合理的“绿色”训练方法让家长没有顾虑。按照今天的公益理念,早产儿的早期干预方法至少是“低碳”甚至是“无碳”的疗法。

       同时,早产儿的早期干预也是一项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功课,发育是动态的过程,在发育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经过时间显现效果,所以家长要戒骄戒躁、保持良好心态,打一场有效、有用、有价值的宝宝健康“持久战”!

专家介绍

曾冬梅

副院长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康复治疗与理疗专业硕士(在读)

赣州卫校兼职教师

202106251038099441029.jpg

周蓓蕙

儿童保健科主任

主治医师

从事儿童保健工作近20年

202106251037507454411.jpg












文图提供/曾冬梅

审核/廖苏英

终审/蔡小红 陈功元



上一条:健康科普丨怀孕期间,这3件事能不做就别做! 下一条:健康科普丨儿科——提高免疫力,应该这样做